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楼主: 开门求学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技术交流] 以摄影会友。 ( 新年的一天,我们走进德保......)

[复制链接]
scan
82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40:21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回复蛮草朋友

你好! 很高兴看到你在网上的照片,特别是那组模特的,摄影语言丰富,手法多样,这让我多少了解了一点你,平时工作那么忙,不容易啊! 你的这两幅荷花,颜色还原十分准确,清气扑人!从线条圆润的表现来看,在整个花期中,属较早期的花,鲜润而柔美,虽然力度不及中后期的花和叶,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,这在你的第一幅照片中已有所展现。 提点个人的看法吧: 拍荷,很讲究像质。你的镜头不错,有200mmF2.8的大光圈支持,在有效距离内拍荷花那是得心应手的。 拍摄中,除了尽量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外,设置也不能忽视。先来看看你的拍摄设置: 速度—— 1/500秒, 光圈——F5ISO——400, 测光——平均。 拍荷是在室外进行的,光线足够,如果用三脚架,即使是在微风的情况下,ISO的设置也不用400这么高,用100最多200是完全可以的,由此引发的速度和光圈的变化也会在合理范围之中(手持相机则另当别论)。 另外,既然所摄主体是花,距离也不远,一般多使用局部测光为好。 你所使用的是平均测光,全称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,其测光范围较大,在深色荷叶的影响下就容易使白色荷花过曝。 虽然你的这张白荷花表现还不错,过曝不多,但是,一幅好的作品,其丰富的层次、细腻的纹理是不容许有半点闪失的。这也是我要注意的,我也经常犯错。 几个数据中,你运用得最好的就是光圈,既能保证一定的景深要求,又有可上可下的变化余地,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对第二幅照片,因不了解你的构图用意,说不出什么来,很抱歉! 最后,还是希望你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抽空多拍些佳作发到摄影网上来,一起交流,共同进步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51:40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石头和流水四部曲

有段时间没发照片了,上个月在上思拍了一组石头和流水,它们相存相依,很像人类和平友好的关系。现发上来,请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! 一. 山泉由源头涌出,石头制造了落差,唰唰唰,泉水飞流而下……

1-奔流.jpg (186 KB, 下载次数: 2)

1-奔流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53:28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-----------

二. 开阔处,无数条泉流汇聚,石鼓便发出了欢呼般的交响!

2-畅流.jpg (201 KB, 下载次数: 2)

2-畅流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55:11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-------------

三. 一路狂奔,兴奋催促着忘形水,这时,巨石就起到了安抚的作用。

3-镇流.jpg (211 KB, 下载次数: 3)

3-镇流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56:48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------------

四. 泉水进入谷底,逐渐悄然无声,有石头相伴左右,倒也倍感温馨。

4-静流.jpg (226 KB, 下载次数: 2)

4-静流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00:59:34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发图完毕,请多提意见,谢谢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5#
发表于 2011-1-18 10:20:20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东
这组作品动静结合的很完美,把流水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,收藏先~~~ 也许每个人欣赏作品的角度不同,总觉得画面不管是光影还是色调都过于平淡, 如果图1在石头上撒上几张颜色艳一点的落叶点缀一下是否效果会好一点? 图2也许是相机抖了,看的有点眼花缭乱,呵呵:) 图2图3貌似石头在画面中的位置过于中心了,感觉有点呆板,图3貌似石头把整个画面砍成了两节,感觉有点压抑 图4不好评论,景深不深。倒不觉得悄然无声,毕竟画面出现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水纹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23:28:38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解释一下

“石头和流水四部曲”这组照片一共四张,分别记录着水石相依的四种状态,连在一起看,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: 一. 奔流—— 石头为山泉制造落差,才有了飞流直下的千古绝唱。 二. 畅流—— 在泉流激荡的开阔处,石头会发出了热情的交响。 三. 镇流—— 狂奔之泉过于兴奋,石头就会给予行为上的规范。 四. 静流—— 泉入谷底悄然无声,石头又会与它温馨相伴。 记得在多年前,在观察山涧流水时,就得出了“有石无水如死,有水无石不活”这两句话,这大概算是对石头和流水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感悟吧。由此会联想起许许多多,如家庭、亲戚、同事甚至上下级等等,我认为朋友之间,也应该是这样: 一. 为了朋友,会想尽办法助对方成功。 就如同“石头为山泉制造落差,才有了飞流直下的千古绝唱。” 二. 对方成功了,朋友鼓掌祝贺。 就如同“在泉流激荡的开阔处,石头会发出了热情的交响。” 三. 朋友出错了,及时予以批评纠正。 就如同“狂奔之泉过于兴奋,石头就会给予行为上的规范。” 四. 朋友落寞了,与他共度困境,不离不弃。 就如同“泉入谷底悄然无声,石头又会与它温馨相伴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8 23:43:32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回复

原帖由 疾风 于 2011-1-18 10:20 发表 这组作品动静结合的很完美,把流水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,收藏先~~~ 也许每个人欣赏作品的角度不同,总觉得画面不管是光影还是色调都过于平淡, 如果图1在石头上撒上几张颜色艳一点的落叶点缀一下是否效果会好一点 ...
--- 疾风朋友:你好! 很高兴见到你对拙作“石头和流水四部曲”的坦诚看法,好,现在来回复你提出的四点问题: 第一问,——在石头上撒上几张颜色艳一点的落叶点缀一下是否效果会好一点? 答:如果我是想表现秋天的景色,撒上几张颜色艳一点的落叶,当然会很好,各地摄影报刊杂志以及网上也有许多红叶流水的精彩范例,相信你也是受了它们的影响,才会这样去想象。看了我上面843楼的文字,应该明白我想表现的不是秋天的景色,而是石头和流水之间依存关系,“奔流”这张照片,引导读者视线的,一是清晰的石头,二是模糊的流水。若加入红叶,势必分散注意力,以致喧宾夺主。 也许是我拍得不够好吧,使你觉得要加点什么,行!下次再努力拍出更好的照片来,以完善“石头和流水四部曲” 第二问,——也许是相机抖了,看的有点眼花缭乱,呵呵。 答:第二幅看的有点眼花缭乱是吗?这就是近距离拍摄泉流激荡的效果,非如此不能与其他三张产生对比,也正因为这种过于兴奋的状态,才引出了第三张“镇流”来约束它。 另外,你可以再仔细看看,整个画面都在流水的冲刷之中,唯有中间那块绛红色的石头裸露在外,像彩釉一样透亮,聚焦也是清晰的。如果相机抖了,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,你说呢? 第三问,——图23貌似石头在画面中的位置过于中心了,感觉有点呆板,图3貌似石头把整个画面砍成了两节,感觉有点压抑 答:图2中间那块绛红色的石头,因为泉水是往左下方流的,所以把它安排在画面中间略偏右上方的位置。你如果觉得呆板,可以试试换个地方,哪里会更好呢? 至于说到图3,你的感觉完全符合我的初衷,感到很开心。因为照片的题目就是“镇流”,凡是过于兴奋的狂奔之泉,这块巨大的石头就会阻拦,并给予行为上的规范。也正是由于石头的层层阻挡,接下来的泉流,才能变得左蹦右跳,有条不紊,情趣盎然。 第四问,——图4不好评论,景深不深。倒不觉得悄然无声,毕竟画面出现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水纹。 答:疾风朋友,你这个问题问的我不大明白,景深不深? 这张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,镜头聚焦点虽然是在中间部分,但远处的绿色植物以及近处的波光,尽在景深的控制之中。也许你理解的景深与我不一样,那就请你指点一下,这张照片怎么个景深不深,好吗?谢谢! 另外,你说看到了波光粼粼,就不觉得照片中是悄然无声的。我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吧:当时这里只有我一个人,水流缓慢,非常安静。忽然颈脖子一凉,水面上无声的泛起一片粼粼波光,很美!这就是当时的情况。 好了,就到这里吧,诚挚的探讨,有益的交流,让我们共同进步,晚安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8#
发表于 2011-1-19 00:47:24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39#
发表于 2011-1-19 18:07:43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广西

回复 839# 的帖子

也发一幅小桥石头流水

小桥石头流水.jpg (451 KB, 下载次数: 0)

小桥石头流水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40#
发表于 2011-1-20 16:33:06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浙江
学习了,有机会也去炼炼哈哈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客服电话:0777-3609360|触屏版|小黑屋|手机360|桂ICP备08003557号-1|

GMT+8, 2025-5-5 12:42 , Processed in 0.150854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