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险9小时:从服药到抢救 3月24日晚,13岁的小宁(化名)在家中一次性吞服了200多片精神类药物。由于未能及时发现,直到服药9小时后,家人才发现她已陷入昏迷,面色苍白、呼吸微弱,床边满放着的药瓶早已空空如也。 家人心急如焚,急忙把她送到当地卫生院就诊。当时,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杜精华正在该卫生院对口支援。接诊后,杜医生迅速判断为药物中毒,立即组织抢救。 然而,小宁病情急剧恶化——血压骤降,呼吸、心跳骤停!医护团队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、气管插管、接呼吸机辅助通气、大剂量药物升压等抢救措施。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抢救,小宁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,但血压还是很低,医护团队继续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生命体征。 没想到大约1小时后,小宁的心跳和呼吸又骤停了。医护团队再次进行心肺复苏,经抢救后,她再次恢复了心跳和呼吸。 生死时速:双向奔赴的转运很快,小宁被安全送达医院。此时,她已处于深昏迷状态,瞳孔散大、反射消失,并出现反复抽搐。紧急完善相关检查,小宁被诊断为“药物中毒、中毒性脑病、休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...”等18项危急病症,生命岌岌可危。
转入儿科重症医学科(PICU)后团队迅速制定抢救方案。进行冰帽脑保护、脱水减轻脑水肿,呼吸机辅助通气,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及保障她的生命支持;同时给予抗惊厥、镇静镇痛、抗感染、器官保护等综合干预,为小宁进行对症治疗。
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,密切监护小宁情况,就像在打一场艰苦的战斗,每个环节都慎之又慎。 经对症治疗后,小宁抽搐缓解,血压较前稳定。考虑到小宁服药过量,药物中毒量大,中毒程度深,常规的利尿方法无法快速清除体内毒素。主管医生金令霞立即召集科室专家危重病例讨论,经过团队讨论,决定给她在维持生命征、保护器官功能基础上进行床边血液灌流,尽快清除体内药物浓度。
3月30日,她成功脱离呼吸机,能自己吃东西了,手脚也有力气活动了,还能清晰对答医生提问的问题。之后,团队继续指导她进行床边康复锻炼。4月3日,病情平稳后,小宁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到儿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。
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后,4月8日,经全面评估,小宁康复出院了。为了答谢医护团队对小宁的全力救治,家属特意赠送了锦旗,以示感谢。 专家提醒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防患于未然。 儿科专家提醒,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,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自伤行为。 家长应做到: 1.加强沟通: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。多关心,多沟通,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。 2.严格管理药品:家中精神类药物要妥善存放,避免轻易获取。 3.提高危机意识:若发现自伤倾向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,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、快乐的环境快乐成长!
来源: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|